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规定,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
用评论、发帖、打赏。
请及时绑定,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。
意大利设计强在哪儿?解读意系公路车的文化密码
家族企业遇上黄金年代
上世纪的30年代到60年代,是欧洲自行车运动的黄金年代。那个年代里,这项运动逐渐成为了全民关注参与的项目。各种技术的成熟,让此项运动拥有了更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。那个年代还诞生了法斯托·考皮(Fausto Coppi)和吉诺·巴塔利(Gino Bartali)这样的传奇车手,在竞赛史书写下光辉的一笔。(延伸阅读:谁才是绝世高手?9个资深公路车迷必须知道的传奇人物)
▲法斯托·考皮(右)号称Il Campionissimo(冠军中的冠军),赢过5次环意、2次环法和1次世锦赛冠军
▲40年代末的Bianchi公路自行车,变速器是Campagnolo Cambio Corsa,因为极难操作,有“自杀变速器”的称号
意大利一直有名人兴办家族企业的传统,讲究代际传承和长期经营,素有“中小企业王国”的美誉。那个年代的意大利车手们,纷纷用自己的名字办起了企业,利用专业经验研发出一系列跨时代的产品,奠定了意大利自行车工业的地位。21世纪之前整个公路自行车赛的装备基本是意大利制造的天下, 1994年意大利自行车产量达到顶峰580万辆。(延伸阅读:从时代先锋到埋没在时代的洪流 读懂Masi就读懂了半个意大利单车历史 )
▲De Rosa的创始人Ugo De Rosa,公认的车架制造大师
来自亚洲的冲击
意大利各行各业秉持的家族企业、小工厂生产的模式,在全球化兴起的时代受到严重冲击。进入90年代,来自亚洲的自行车制造商们异军突起,不但抢占了中低端市场,更向意大利品牌霸占的竞赛级市场发起进攻。美洲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制造商们也闻风而动,纷纷把生产线转移到亚洲。1997年起捷安特赞助西班牙车队ONCE,标志着亚洲品牌的崛起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潮,意大利厂商首先选择保守拒绝,但最终还是在巨大劣势面前低头。2005年梅花第一个公开宣布将中低端车型生产转移到亚洲。在成本和产能都不占优的情况下,作为一种市场策略,意大利品牌只能更进一步强化外观设计上的优势,坚持赞助顶级车队,固守高端品牌形象,维持高端市场份额。(延伸阅读:大势已去?意大利自行车品牌何去何从(上))
▲根据意大利法律,“意大利制造”标志必须是所有成分都在意大利境内设计、生产、包装,比“德国制造”和“美国制造”还要严格
然而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,私营小企业在结构上就注定了无法在资本投入、技术研发上与上市企业抗衡。在公路自行车这个技术至上的行业,尤其是制造工艺十分考究的碳纤维材料,意大利品牌能否跟得上步伐实在是很难说。
人文底蕴加上历史的机缘巧合,共同造就了意系公路车的繁荣和落寞。各位美骑网的车友,您对意系公路车有何评价呢?您对意系公路车的未来有何看法?欢迎留言讨论。
责任编辑:BAMBOO
之前看某体育的节目,里面pina的代理商聊pina,说进了一堆F8,放在一起发现所有的架子LOGO的位置和大小都不一样…………最后用一句话总结,只有意大利人能做出这么浪——慢的车。又浪又慢…………
+1
14当时那代理吐槽,说是定个架子订半年,结果发过来一根坐杆…………一根坐杆…………然后,带的出库单,居然还是架子的…………其实,关于意大利佬的做工,看看意大利原产的fizik和KASK就知道了。
+1
12JAVA我第一次听说以为是爪哇,印度尼西亚。
+1
12聊点又痛又痒的 欧洲设计车架几何和美国确实风格不一样
+1
12常驻荷兰,旅行车爱好者,关注当地自行车文化和产业。
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Magic Cycling Corp.2002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
粤ICP备12045810号